2025年10月2日,我从北京飞往蒙特利尔,中途要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转机。因为突发腿伤,我提前申请了轮椅协助。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中转,却没想到,会成为我人生中最漫长、最焦虑的二十天。
那天,机场的轮椅服务人员把我推上摆渡车。车上只有我一个乘客。司机锁好轮椅后,主动拿走我放在腿间的carry on行李箱,放到他身后的行李架上。
摆渡车停到登机口后,司机将我推下车,交给另一位工作人员。我连声喊了三遍:“我的行李还在车上!” 司机却仿佛没听见,随口和那名工作人员寒暄了几句,转身上车,头也不回地开走了。
我愣在当场,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箱子里是我已故父母的照片、书信和文稿,是我花了整整十天时间整理出来的宝贵遗物。我一路随身携带,一刻也不敢想象它会消失不见。
我几乎是哭着向工作人员和保安说明情况,请求他们联系司机,让车回来。他们却说没有权限,只能打电话帮我询问,报失,并安慰我说:行李会被送到失物招领处,随后寄给你;若找不到了,你会得到赔偿。
可那不是“物品”,而是多少钱也补偿不了的一部分生命。为了不耽误下个航班,我只好听从了他们的劝告,同时我也相信他们定会全力以赴地帮我找回。
回到蒙特利尔后,我立刻按指示向执飞的加拿大航空公司报失,并每天补充信息、发邮件,甚至附上推我轮椅的工作人员的照片,希望能帮助他们锁定目击人和司机。结果我收到的,始终是六封一模一样的自动回复邮件:“我们很抱歉。还没有找到您的物品。我们还在继续寻找……”
直到一位旅行社朋友提醒我:航空公司和机场是两家机构,航空公司只能转交信息,真正负责的是皮尔逊机场。我才意识到,自己十多天来一直在对着错误的窗口说话。
于是10月14日,我重新向皮尔逊失物招领办公室报案,并多次致电倾诉、查询。
图片
十月二十日17点整,我收到他们的第五封邮件,上面写着:“我们已经寻找七天了,但尚未找到您的物品……如果三十天内仍无结果,我们将关闭你的报告。”
邮件里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话:“您尚未提供苹果设备的序列号。”
我简直哭笑不得——闹了半天,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丢的是行李箱,而不是电子产品!那一刻,我几乎可以肯定:没人真正看过我的报告。
我决定不再等。尽管腿伤仍痛,我还是咬牙买了第二天最早的机票,飞回多伦多。
图片
在皮尔逊机场的失物招领处,我报上案件编号。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敲了几下,走进后面的储物间,三分钟不到,就提着我的行李箱走了出来。
我又喜又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天的焦虑、十多封往来邮件、无数次电话查询、一整天的旅途、近千加元的旅费……我的行李竟然一直就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明明几分钟就能找到的东西,他们怎么可以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寻找了七天?!
图片
事发后,有朋友告诉我,他们也遇到或听说过类似事情:除非亲自登门,否则丢失物品“永远找不到”。有人甚至说,在某些机场内部,存在一种“默认潜规则”:司机“忘记”乘客的物品、失物中心假装搜索,只等案件过期系统自动关闭,物品就能“合理消失”了。细思极恐。
我从没有想到过,多伦多皮尔逊(Pearson)国际机场作为加拿大最大最重要的机场,管理竟然如此混乱;漠视旅客的财产、尤其是亲人遗物,更何况是对一名必须坐轮椅,需要帮扶的残障人!
10月23日我在回复失物招领处最后一封邮件中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表明会写披露报告。但事发至今,他们没有任何合理解释,也没有任何道歉,更没有任何补偿。全然漠视。
我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不该发生在加拿大。但现实却让我不得不反思:制度化的冷漠,和主动的漠视,有没有区别?三十多年前我所认识的那个充满温情和信任的社会是不是真的一去不返了?
这场20天的折磨,我最终学到的一件事是:丢了东西,不要只等系统自动回复,也不要相信“我们会联系您”的承诺。一定要亲自去找,且越快越好。
三十天后,不只是你丢失的物品会被系统遗忘,你的声音、你的权利,也可能一同被抹去。
我仍在考虑是否向皮尔逊机场正式投诉,但无论如何,我希望更多人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警示。
因为有时候,我们想要找回的不仅是行李——还有信任、责任,以及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和良心。(完)
那天,机场的轮椅服务人员把我推上摆渡车。车上只有我一个乘客。司机锁好轮椅后,主动拿走我放在腿间的carry on行李箱,放到他身后的行李架上。
摆渡车停到登机口后,司机将我推下车,交给另一位工作人员。我连声喊了三遍:“我的行李还在车上!” 司机却仿佛没听见,随口和那名工作人员寒暄了几句,转身上车,头也不回地开走了。
我愣在当场,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箱子里是我已故父母的照片、书信和文稿,是我花了整整十天时间整理出来的宝贵遗物。我一路随身携带,一刻也不敢想象它会消失不见。
我几乎是哭着向工作人员和保安说明情况,请求他们联系司机,让车回来。他们却说没有权限,只能打电话帮我询问,报失,并安慰我说:行李会被送到失物招领处,随后寄给你;若找不到了,你会得到赔偿。
可那不是“物品”,而是多少钱也补偿不了的一部分生命。为了不耽误下个航班,我只好听从了他们的劝告,同时我也相信他们定会全力以赴地帮我找回。
回到蒙特利尔后,我立刻按指示向执飞的加拿大航空公司报失,并每天补充信息、发邮件,甚至附上推我轮椅的工作人员的照片,希望能帮助他们锁定目击人和司机。结果我收到的,始终是六封一模一样的自动回复邮件:“我们很抱歉。还没有找到您的物品。我们还在继续寻找……”
直到一位旅行社朋友提醒我:航空公司和机场是两家机构,航空公司只能转交信息,真正负责的是皮尔逊机场。我才意识到,自己十多天来一直在对着错误的窗口说话。
于是10月14日,我重新向皮尔逊失物招领办公室报案,并多次致电倾诉、查询。
图片
十月二十日17点整,我收到他们的第五封邮件,上面写着:“我们已经寻找七天了,但尚未找到您的物品……如果三十天内仍无结果,我们将关闭你的报告。”
邮件里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话:“您尚未提供苹果设备的序列号。”
我简直哭笑不得——闹了半天,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丢的是行李箱,而不是电子产品!那一刻,我几乎可以肯定:没人真正看过我的报告。
我决定不再等。尽管腿伤仍痛,我还是咬牙买了第二天最早的机票,飞回多伦多。
图片
在皮尔逊机场的失物招领处,我报上案件编号。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敲了几下,走进后面的储物间,三分钟不到,就提着我的行李箱走了出来。
我又喜又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天的焦虑、十多封往来邮件、无数次电话查询、一整天的旅途、近千加元的旅费……我的行李竟然一直就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明明几分钟就能找到的东西,他们怎么可以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寻找了七天?!
图片
事发后,有朋友告诉我,他们也遇到或听说过类似事情:除非亲自登门,否则丢失物品“永远找不到”。有人甚至说,在某些机场内部,存在一种“默认潜规则”:司机“忘记”乘客的物品、失物中心假装搜索,只等案件过期系统自动关闭,物品就能“合理消失”了。细思极恐。
我从没有想到过,多伦多皮尔逊(Pearson)国际机场作为加拿大最大最重要的机场,管理竟然如此混乱;漠视旅客的财产、尤其是亲人遗物,更何况是对一名必须坐轮椅,需要帮扶的残障人!
10月23日我在回复失物招领处最后一封邮件中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表明会写披露报告。但事发至今,他们没有任何合理解释,也没有任何道歉,更没有任何补偿。全然漠视。
我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不该发生在加拿大。但现实却让我不得不反思:制度化的冷漠,和主动的漠视,有没有区别?三十多年前我所认识的那个充满温情和信任的社会是不是真的一去不返了?
这场20天的折磨,我最终学到的一件事是:丢了东西,不要只等系统自动回复,也不要相信“我们会联系您”的承诺。一定要亲自去找,且越快越好。
三十天后,不只是你丢失的物品会被系统遗忘,你的声音、你的权利,也可能一同被抹去。
我仍在考虑是否向皮尔逊机场正式投诉,但无论如何,我希望更多人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警示。
因为有时候,我们想要找回的不仅是行李——还有信任、责任,以及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和良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