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爱国心——“念佛不忘救国”

2025-09-04 14:57:01 华兴视野 莊江月
  编注: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俗名 李叔同,他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弘一法师曾多次来到位于衢州城内的天宁寺(原名吉祥寺、开元寺),1923 年他曾在此主持创办佛教会,捐赠玉佛和大藏经,举办读经会,推动当地佛法事务发展。基于弘一法师与衢州的深远渊源,2023 年在衢江区莲花镇成立“弘一法师文化研究会”,以纪念弘一法师在衢州佛教弘扬与律学方面的贡献  。下面是笔者在衢州市弘一法师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的发言。

先生们、女士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衢州市弘一法师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挺有意思,因为两天以后的九月三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就要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
  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有关联的,因为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驻锡厦门的弘一法师,曾经向僧众提出“念佛不忘救国”的口号。当时日军兵锋直逼厦门城下,风声鹤唳,庙里胆小的僧侣有离开寺庙逃难的念头,弘一法师就向大家僧宣告:“吾人吃的是中华之粟,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时不能共行国难于万一,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人守门,吾一无所用,而犹腼腆受食,能无愧于心乎!”遂题自己的居室为“殉教堂”,每天写“念佛不忘救国”偈语数百条,广送僧俗。
  厦门沦陷后,日军某舰队的司令官拜访弘一法师,劝他到日本与家人团聚,若仍愿为僧,可奏明天皇,以国师之礼以专机迎送。法师闻言即厉声回答:“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穷,愛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让那位扯高飞扬的日军司令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离去。弘一法师不愧为一位愛国爱教的高僧。
  近几个月来,衢州民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做了许多出色的准备工作,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的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主办《浴血干城——衢州市抗战文献展》。此展已在8月15日开幕。
  巧合的是,8月25日,也就是6天前,蜚声美国中部的明尼苏达州的华文报纸《华兴报》(China Tribune MN)整版刊出了我的的文章《追踪“杜立特行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杜立特行动”83周年》。这一文章的刊出,是我的忘年交徐友铭先生帮的忙,是他向这家报纸的程社长和朱主编推荐的。徐友铭先生是著名书法家和文博专家徐润芝先生的公子,早年留学美国。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思鲁阁”的匾额与烂柯山山门的匾额“烂柯仙境”,都是徐润芝先生的手笔,均为游人驻足拍照留念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和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雷德温市(Red Wing)在1994年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这段友好关系源自于1942年的抗战期间,衢州人民积极营救杜立特行动(Doolittle Raid)机组人员的感人故事,使衢州与美国飞行员和他们的后裔家庭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文转发后,不少朋友看了,都认为主篇文章能在美国的华文报纸刊出,“这才是真的面对世界讲“杜立特行动”这件事。”
  最后,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在座诸位方便时,能去水亭街看一看已经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杜立特行动念馆和日军细菌战展览馆,再到西区去看一看《浴血干城—衢州市抗战文献展》。
  谢谢大家。
2025年8月31日   


 
徐潤芝先生1988年题写的行书匾额“思鲁阁”,位于孔氏南宗家庙内大成殿西侧思鲁阁。
 
徐润芝先生现场为孔氏南宗家庙题写 “思鲁阁” ,左为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已故),中为徐润芝先生(已故),右为作者庄江月先生。
 
徐友铭先生(左)与孔子76代嫡长孙孔令立先生在孔氏南宗家庙大成殿西侧思鲁阁前留念照,摄于2024年9月。
 
衢州市弘一法师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合影,前排右八为作者。



  作者介绍:莊江月,祖籍浙江海宁,三衢大地文化名人记者。他是已故孔子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的挚友,常相交往,亲授采访,负责编写 “孔氏南宗家庙纪事”一书,是当今衢州研究南府孔庙历史的顶级专家。莊先生退休前曾是“衢州日报” 主任编辑,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采访报道,出版了《闪光的路》《晨钟暮鼓》《暮鼓晨钟》《闲去野鹤行踪》《集外余文》《劳碌斋随笔》《这就是衢州》等九部大作,参与编撰《弘一法师与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纪事》和《衢州南孔祭礼》等。